宁方刚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科学普及如何促进前沿技术应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值得研究。
中国创新力跃升至全球第11位:科普工作迎来新机遇
有两个关键指标值得分享。
第一个指标就是我国研发经费投入。
202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4%。我国研发经费总量于2022年突破3万亿元,目前位居世界第二位。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这三大执行主体研发经费分别为25922.2亿元、3856.3亿元和2753.3亿元。在总投入中,企业的投入占比非常高。这是最为直观反映国家创新能力与未来潜力的指标。中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12年的324.7万人上升到2022年的635.4万人,稳居世界第一。
第二个指标是我国的创新指数。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65.3比上年增长6.0%。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全部呈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
创新环境指数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较快提升。在创新投入指数中,企业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指数上升了6.1%。在创新产出指数中,每万名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数比上年增长15.6%。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的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以上指标是国际上评价一个经济体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应用水平有了质的提高。这就为我们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更多的需求。
五大关键词创新科普新场景
近些年,世界科技高速发展,充分说明当前是科技和科普事业发展的最佳历史机遇期
如今,我们谈的科普和过去的科普内涵不一样。
当下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科普的服务层次与质量,如何将科学普及从知识常识普及的层次,提高到促进前沿技术应用,乃至提高到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
从全方位、全维度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的角度来说,我们不仅仅是要向儿童、青少年,以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普及基础的生活技巧与科学常识,更要向创造前沿科研成果,以及利用新的科研成果从事生产的科学家、工程师、研究院所、企业等组织和个人进行更高水平的科普。
由此我们更需要在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之间,推动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创新发展。
我们要关注新的科技发展、要关注新科技在产业领域里的成果转化。近年来,我社在数字经济、大模型等新热点科学领域,结合自身的主责要求和主业方向,以认知、投入、守护、共享与发展为关键词,践行高层次科普,创新科普新场景。
第一个关键词:认知
在当前技术经济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版社将数字经济领域作为重要目标,致力于推动科普实践与推广。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更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认知局限性、投入短视性和协同缺失等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出版社推出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还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关键词:投入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衔接方面,出版社面向全球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以深入的理论和踏实的案例研究,系统探讨了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战略和实践逻辑。
第三个关键词:守护
在数字时代,守护网络安全、共享技术成果、推动创新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出版社在这一背景下,联合民营企业,通过科普创新,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多元应用,为数字社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第四个关键词:共享
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智能推荐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模型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出版社也与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头企业和数字领域内的院士专家合作,推出相关图书,系统地介绍了金融大模型的技术基础、工作原理和实践探索,展示了金融大模型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光明前景。
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品质和效率,还扩展了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金融制造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
第五个关键词:发展
在创新驱动、智能发展、数据先行的理念指导下,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和营造创新生态。通过培训、讲座等活动积极推广,较好服务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出版社在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大模型应用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普之光引领科技转化
我们始终以科普的角度思考新科技如何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如何让前沿的科技帮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进行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前沿科技中找到创业与创新的机遇,如何让新的科技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随着科技蓬勃发展,我们在不断推进技术经济融合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建议:
一是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共享。
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是推动前沿科技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线上或线下的交流空间,让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和公众能够聚集在一起,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科普资源和经验。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激发新的科普创意和项目。此外,平台还可以提供专业的科普培训,提升科普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是引导社会理解和支持前沿科普。
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是前沿科技科普服务发展的关键。政府、科研机构、媒体和科普组织应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前沿科技知识,提高公众对科技发展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应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宣传,提升科普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科普事业中。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节、科技周等活动,增强公众对前沿科技的关注和支持。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环境。
各国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前沿科技科普服务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项目资助等,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科普创作和传播。同时,应加强对科普内容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审核,防止伪科学和谣言的传播。此外,还应加强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提高公众参与度,提高活动质量。
科普组织应尽早公开活动的目的、内容、参与方式等信息,让公众更方便参与。同时,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和意见,结合公众意见调整后续活动内容形式。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科普活动进行评估,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普向普及,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普普及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普组织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及时将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普内容,向公众普及,也应关注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提供科普支持和解决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前沿科技科普:转化创新成果,造福社会民生
当今世界,各国家的政府、大企业、国际组织,都深刻的认识到前沿科技科普对于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包括人口问题、健康问题、农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因此,科普这项工作也带有鲜明的多重属性。
第一就是它的民生属性,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第二个就是社会属性,支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是经济属性,高科技技术的科普普及,对整个社会的结构性的调整,还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支撑作用。
将科技的前沿性的创新、重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正是前沿科技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内涵所在。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PS:如果遇到您遇到有关于百科类创建编辑修改的相关疑难问题,欢迎留言咨询,百科参考网及时为您无偿免费解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i.com/4856.html